金石堂網路書店 購物推薦 請帶我穿越這片海洋:記敘利亞、伊拉克、阿富汗、北非難民,以及跨地中海的悲劇航程



金石堂網路書店 文學推薦

請帶我穿越這片海洋:記敘利亞、伊拉克、阿富汗、北非難民,以及跨地中海的悲劇航程





請帶我穿越這片海洋:記敘利亞、伊拉克、阿富汗、北非難民,以及跨地中海的悲劇航程 評價



網友滿意度:



有人說

閱讀 是從有限的物質世界

到達無限的思想空間最快的方法

每本書都是開啟新世界的門窗

閱讀使我在新世界裡暢遊

一句句 一頁頁

各式各樣的角色人物

像我呼喚

帶領著我一起遨遊

直至最後一頁

在博客來看到

請帶我穿越這片海洋:記敘利亞、伊拉克、阿富汗、北非難民,以及跨地中海的悲劇航程

相信這本書大家都挺面熟的

沒錯這可是超級暢銷書呀

小編我最喜歡看書了

已經練就到了

一目十行的高深功力

而#GOODS_NAME#

真的是人人稱讚的一本好書

我反覆咀嚼其字字句句

便覺得韻味非常

想把這本書推薦給你們

跟我一起進入新世界

下面有連結和折價卷

也可以加入博客來的粉絲專頁

定期都有好書推播通知唷~~~



請帶我穿越這片海洋:記敘利亞、伊拉克、阿富汗、北非難民,以及跨地中海的悲劇航程



本週熱銷商品:





帝國城市:成就大英帝國的十座殖民城市







歐洲暗影:一段橫跨兩場冷戰、三十年歷史的東歐邊境之旅







商品訊息功能:

商品訊息描述:














  • 《請帶我穿越這片海洋:記敘利亞、伊拉克、阿富汗、北非難民,以及跨地中海的悲劇航程》Auf der Flucht: Reportagen von beiden Seiten des Mittelmeers



    「親愛的大海,謝謝你!你是唯一不需要簽證就接納我的地方......

    親愛的魚,謝謝你們!你們對我的宗教或政治傾向不加過問就把我吃了。」

    --2015年5月盛傳於網路上的敘利亞難民遺書




    ˙˙˙



    udn《轉角國際》專欄作家黃哲翰專文導讀

    彰化高中圖書館主任呂興忠.新北市丹鳳高中教務主任宋怡慧.

    彰化縣土庫國小教師林怡辰.台北市中山女高國文老師張輝誠.

    高雄市英明國中公民老師郭進成.凱風卡瑪兒童書店創辦人陳培瑜.

    作家番紅花.熱血公民教師黃益中.作家楊婕

    --為了更溫柔美好的世界真誠推薦(依姓氏筆畫序)







    難民,和我們有什麼關係?

    他們為什麼不留下來,為自己的國家奮戰到底?

    為什麼那些難民父母自己不工作,卻讓小孩負責打工賺錢養家?

    明明是難民,竟然人手一支手機,也有辦法付給人蛇好幾萬美元?

    橫越地中海的那些「死亡之船」上,究竟都發生了什麼事?




    自2011年爆發內戰以來,敘利亞人民平均壽命整整降低了20年,760萬人流離失所,400萬人逃出敘利亞、成了你我口中的「難民」。



    從兩伊戰爭到最近的內戰,伊拉克有4%的人口「被消滅了」;2014年初,約250萬伊拉克人在ISIS的武裝攻擊下逃離家園......



    這波「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大的難民潮」,已經成了一齣日常的悲劇,淹沒在每分每秒攫取我們注意力的大小即時事件中。但如果他們不再只是一個數字,如果你可以聽見他們的故事,你會知道他們和我們沒什麼不同。



    因為愛,他們都成了難民

    當國家背叛你,連一點希望也不留,

    你能做的,就是為了所愛之人渡海翻山,尋找一家的容身之地。




    當大海的另一頭,雖然不是應許之地,卻是一家人

    或許可以重新來過的唯一希望--你會怎麼做?

    他們的故事,也是你我會做的抉擇。







    關於那些被歐洲各國視為燙手山芋的難民,我們了解太少,自以為是太多;

    事實是,當世界脫離正常軌道,一切不能再以我們習以為常的標準看待。



    他們捨棄一切,逃往未知的命運。他們已經一無所有,仍拚了命要保住手機,

    因為它是與留在家鄉的家人聯繫的唯一工具--卻也成了人蛇向其家人勒索的道具。



    他們不是不想工作,是雇主只想雇用他們的孩子,因為童工的薪資低廉。

    他們想要工作養活自己,但是在取得歐盟正式的庇護判定之前,他們沒有資格工作......







    當世界越來越向右翼傾斜,當同溫層取暖取代了對話與溝通,世人被偏見與仇恨操控,兩位歐洲資深記者動用生涯中的所有關係,親自走訪中東、歐洲各難民營,只為將他們的人生故事帶出那片看不到希望的帳篷叢林,讓世人聽到他們的心聲、看到他們的面容;



    他們登上地中海的小島蘭佩杜薩,走訪曾經親手拯救瀕死難民的漁夫,看後者因為眼睜睜看著難民從自己手中滑走、沉入深海而內疚;他們也探訪了那些僥倖活著登上歐陸的難民,揭露「死亡之船」上究竟發生了什麼悲劇;



    他們還取得了義大利警方攔截的人蛇通訊內容,披露他們如何綁架難民、反覆榨取偷渡費用,藉此謀取暴利;最後,他們來到一個原本反對安置難民的奧地利小鎮,看當地居民如何從最初的恐懼與防衛,到後來終於明白難民不是洪水猛獸--他們只是希望有尊嚴地活下去--與你我並無不同,因此轉而全心協助他們在歐洲落腳,讓他們安心在此為自己重建全新的人生,以及與親愛家人團聚的不遠未來。



    如果這個世界已經瘋了,唯有關心與行動可以讓人類再次偉大。







    本書特色:

    .收錄 26 張現場與受訪者彩色紀錄照

    .附中東、北非難民流亡路線圖

    .在台灣的我們可以採取什麼行動?--提供可信賴的正式管道,傳達我們對人道救援行動的支持















      █來自教育界的聲音(依姓氏筆畫序):



      國立彰化高中圖書館主任呂興忠

      為了頒發「台灣國際馬拉拉獎」給難民營兩位女高中生,我分別於2015年與2016年進入約旦的Zataari敘利亞難民營,短暫接觸了難民營的兒童和青少年。他們空洞的眼神是難民悲劇最令人心酸的部分,而想了解完整的故事,就要閱讀這兩位歐洲傑出媒體人合著的這本中東難民新書。



      新北市丹鳳高中教務主任宋怡慧

      在富裕自足的今日,向左走,遇見愛;向右走,遇見情。你可曾停下腳步,聽一聽關於流離失所的真情呼喚?你可曾離開舒適圈,看一看天堂以外,沒有光的世界。閱讀時,淚水流淌的感同身受,當恐懼、飢餓、死亡襲捲而來,你還相信人間有情,生命有愛?讓他們勇敢活下去的理由,是因為我們都願意為他們提盞燈,未來之路,彷彿若有光......



      彰化縣土庫國小教師林怡辰

      沉重,但不得不看的一本書。閱讀過後,久久無法忘記書裡的畫面。但此時此刻,六千萬人逃離了家園,正在受苦。我們能做什麼?如果我們是他們呢?想起海灘上永遠沉睡的孩子,我們都需要一起來閱讀,了解他們的傷和苦,坦誠面對自己的良知。



      台北市中山女高國文老師張輝誠

      難民問題,離台灣太遠,彷彿是另一個世界,與我們不同存於一個時空。我去過敘利亞、黎巴嫩、約旦和埃及,似乎較能感受多一些些,過去也曾經稍微用心去閱讀、理解中東的歷史,以及當地人民的思維...... 中東問題複雜到台灣可能不容易、甚至不想也不願去多加關心,但是台灣和中東的命運又是何其驚人地相似,同樣都是大國之間角力的棋子......這本書帶領著讀者從各個角度探討中東和北非的難民問題,很值得閱讀,因為也許當我們多一點明白難民之辛酸、之悲哀、之痛苦後,台灣才可以有所警惕,不會重蹈覆轍,步上他們的後塵。



      熱血公民教師暨《思辨》作者黃益中

      教育的可貴在於關懷弱勢並同理心他人的處境,人性的溫暖光輝就在此時逐漸綻放。



      台北市景美女中輔導室老師暨作家楊婕

      愛和苦難,似乎是難民敍事無可避免的兩大主軸,開啟我們閱讀本書的旅程。期待有一天,人權不需藉由愛與苦難,也無有一絲削減損傷。














    你是否曾經思考過:如果你的「家」隨時可能被無差別攻擊的炸彈擊中,使你每一秒都生活在恐懼中;如果你知道心狠手辣的伊斯蘭國聖戰士正朝你的城鎮逼近,而你的「家人」不是會在他們的刀槍下喪生,就是成為奴隸……為了活下去,為了保護你的家人,你會怎麼做?

    這波「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大的難民潮」下的每一個流亡者,跟你我沒有任何不同。他們的遭遇也讓我們明白,失去國家、社會保護的個人與家庭是如此脆弱又無助(不論你是為人父母或子女),就像下面這則素雅的故事。

    敘利亞籍的素雅和她年齡介於三到十一歲間的四個女兒,與其他一百六十名敘利亞難民在埃及的地中海邊登上老舊漁船,打算前往義大利,但才離開海岸沒幾公里,船就沉了,將整船的難民交給大海。素雅是全家唯一穿著救生衣的人。她的四個女兒驚惶地抱著母親,沉沒的危險籠罩她們一家人,因為一件救生衣無法負載五個人的重量浮在水面上。

    全天下沒有任何母親願意想像自己置身素雅的處境:如果她不想讓全家人淹死,就必須決定要放棄哪個孩子。

    但素雅不能也不願意做這個決定。她奮力踢著水,試圖讓身體浮在水面上,然後只能等著接下來可能發生的事。第一個鬆開手的是三歲的哈雅,永遠消失在翻滾的波濤裡。接著是薩瑪,然後是優麗雅。她們陸續沉入黑夜籠罩的大海深處。六個小時後,素雅和她的長女莎拉被埃及的海岸巡邏隊救起,所以她才能活下來述說這個故事。

    這個世界上還有許多個素雅,我們卻永遠無法聽到他們的故事。或許,在聽到這些故事的時候,我們所有人都該停下來思考自己有多麼幸運,意識到自己生活在和平又相對富裕的社會完全只是一種偶然;我們同樣也有可能生在敘利亞的阿勒坡、大馬士革、霍姆斯,或是伊拉克的摩蘇爾,然後也許就是現在,夜黑風高,在地中海上踢著水掙扎,煎熬地考慮著自己應該放棄哪一個家人……

    「我何德何能,讓生命的樂透恩賜我誕生在一個遠離每天承受戰爭恐懼和迫害的地方?」想到這裡,你將無法再無動於衷,無法再以為「難民和我們沒有任何關係」。儘管與難民相關的討論沒有簡單的答案,但這些辯論應該懷抱對那些被迫流亡的難民的同理心。本書呈現的就是他們的故事,怎麼回應它們則是人性存亡的故事。

    如果這個世界已經瘋了,唯有關心與行動可以讓人類再次偉大。

    文/漫遊者編輯

























    • 作者介紹







      卡里姆?埃爾-高哈利 (Karim el-Gawhary)



      1991年起,先後擔任不同德語報紙的中東特派記者;2004年起,在開羅擔任奧地利國家公共電台(ORF)中東分部主管;也曾有5年時間擔任德國公共廣播聯盟(ARD)開羅地區負責人。2011年獲得「協和新聞獎」(Concordia Presse-Preis),2013年獲選為奧地利年度記者。著有多本暢銷書。



      瑪蒂爾德?施瓦本德 (Mathilde Schwabeneder)



      曾前往羅馬攻讀羅曼語言文學,取得博士學位後開始投入新聞工作。1995年回到奧地利,進入奧地利國家公共電台工作,2004年起擔任其羅馬分部主管。2014年出版《教母當家:領導黑手黨家族的女人》(Die Stunde der Patinnen)一書。如今她除了多了暢銷作家的身分,也同時提供眾多廣播與電視新聞媒體關於非洲、東南歐、拉丁美洲的報導。







    • 譯者介紹





      彭意梅如何讓天然水晶重新充電?



      德國艾希戴特-因哥爾斯塔特天主教大學(KU Eichstätt-Ingolstadt)教育學博士。現居慕尼黑,主要從事華語文教學工作,兼職中德文翻譯。喜愛旅行、登山、接近大自然。譯有《救命療法生酮飲食》一書。



      張詠欣



      東吳大學德國文化學系教育組碩士。目前從事德日文翻譯與德語教學工作。熱愛德國足球、世界各地風俗民情與歷史。喜好旅遊,領有國家考試的外語領隊與導遊合格證書。賜教信箱:yunghsin0112@gmail.com



















    請帶我穿越這片海洋:記敘利亞、伊拉克、阿富汗、北非難民,以及跨地中海的悲劇航程-目錄導覽說明





    • 自序一:

      出生地的恩典

      --卡里姆?埃爾-高哈利



      自序二:

      戰爭和驅逐的恐怖

      --瑪蒂爾德?施瓦本德



      1.逃離敘利亞

      --卡里姆?埃爾-高哈利



      2.懷抱希望之旅

      --瑪蒂爾德?施瓦本德



      3.痛苦的剝削

      --瑪蒂爾德?施瓦本德



      4.大海法則

      --瑪蒂爾德?施瓦本德



      5.打破心中的隔閡

      --卡里姆?埃爾-高哈利



      後記:現在呢?

      我們可以為難民做些什麼?-關心與行動!透過可信賴的正式管道,傳達我們對人道救援行動的支持。



















    自序

    出生地的恩典




    一個孩子究竟要經歷過什麼,才會畫出這樣的畫?天空是草草塗上的紫色,透露著緊張險惡的氛圍,隱約可以看到一架飛機模糊的輪廓,比較清晰可見的是它投擲下來的炸彈,下方則是被撕裂成塊的黑色人體。最刺眼的是在小孩蠟筆下匯聚成河的紅色,那是流淌在殘碎的肢體和頭顱間,並滿布每具軀體的鮮血。



    這幅畫出自年僅八歲、現居黎巴嫩的敘利亞籍難民兒童阿布達拉之手。貝魯特的一所幼稚園把他的畫拿給我看,這裡收留了一些來自鄰國的小孩。許多敘利亞籍的小孩都交出如此令人不寒而慄的作品,這種恐懼不是他們的小腦袋瓜可以想像出來的,會在畫紙上如此表現,是因為他們親身經歷過。圖畫傳達的訊息遠遠勝過千百篇幾乎沒人要閱讀的敘利亞戰爭報導,阿布達拉和他家人被逼上逃亡之路的原因已是不言而喻。



    逃亡的路上還有敘利亞籍的素雅和她年齡介於三到十一歲間的四個女兒,她們與其他一百六十名敘利亞難民在埃及的地中海邊登上老舊漁船,打算前往義大利。可是離開海岸沒幾公里,船就沉了,把整船的難民送交大海。素雅是全家唯一有穿救生衣的人,她的四個女兒驚惶地抱著母親,沉沒的危險籠罩她們一家人,因為一件救生衣無法負載五個人的重量浮在水面上。全天下沒有任何母親願意想像素雅的處境,如果她不想讓全家人淹死,就必須決定要放棄哪個孩子。



    但是素雅不能也不願意做這個決定,她奮力踢著水,試圖讓身體浮在水面上,然後只能等著接下來可能會發生的事。第一個鬆開手的是三歲的哈雅,永遠消失在翻滾的波濤裡。接著是薩瑪,然後是優麗雅,她們陸續沉入黑夜籠罩的大海深處。六個小時後,素雅和她的長女莎拉被埃及的海岸巡邏隊救起,所以她才能敘說這個故事。



    世上還有很多個素雅,他們的故事我們卻永遠也無法聽到。或許在聽到這些故事的時候,人們應該停下來,思考自己出生地所帶來的恩典,意識到自己出生在和平又相當富裕的歐洲,完全是一種偶然;我們同樣也很有可能生在敘利亞的阿勒坡(Aleppo)、大馬士革、霍姆斯(Homs),或伊拉克的摩蘇爾(Mossul);然後也許就是現在,夜黑風高,在地中海上踢著水掙扎,煎熬地考慮著自己應該放棄哪一個孩子。「我並沒有做出任何貢獻,讓生命的樂透恩賜我出生在一個遠離每天都有戰爭恐懼和迫害的地方。」想清楚這一點,就是對抗現今難民議題中所出現的狂妄和無動於衷的良方。與難民相關的討論中沒有簡單的答案,但是這些辯論裡應該具備對被迫流亡難民的同理心,這本書寫的就是他們的故事。



    二○一五年五月初,一封虛構的敘利亞難民遺書在埃及的社群媒體中流轉,這是封寫於在地中海遇難前的告別信,內容是:「親愛的大海,謝謝 !你是唯一不需要簽證就接納我的地方??親愛的魚,謝謝 !你們對我的宗教或政治傾向不加過問就把我給吃了。」署名:「如果你們看到這封信,我已經不幸淹死了。」



    同一個月我在地中海上的島國馬爾他做研究調查,當我擺放花束在首都瓦雷塔市(Valletta)一座大墓園裡的無名公墓石碑上時,我不得不想起這封信。這座墳墓裡安息了二十四人,那是兩星期前,在馬爾他近海沉船淹死的七百多名難民中,僅存的遺骸。熾熱的陽光灑在公墓的石碑上,只有另外一束已經枯萎的花朵擺在上頭。不管怎麼看,這座墳墓都是一座貼切、樸素的歐洲難民政策紀念碑。



    我的腦中盡是過去幾年裡所遇到的眾多難民,而他們的故事就是這本書的內容。我在庫德區杜胡克市(Dohuk)附近的小村莊裡遇到安姆莎,信仰雅茲迪教的她為了躲避伊斯蘭國的暴徒逃到這裡來。在這之前,暴徒將她像畜牲般地買賣交易。



    兩個星期前,十三歲的小伊伯拉辛和媽媽以及其他一百四十名難民在亞歷山大港東邊的海岸登上一艘小船,準備前往義大利,埃及海岸巡邏隊截獲這艘船,伊伯拉辛身旁的媽媽被當場射殺。我在黎巴嫩的黎波里市(Tripoli)遇見艾薩姆.哈姆秀(Essam Hamscho),這年輕人蝸居在房子後面的斗室裡,身上有多處敘利亞戰爭留下的槍傷,體內也還有幾顆子彈尚未取出,他想賣一顆腎臟給我,以換取自己的醫療機會。我也常常憶起同樣是在的黎波里的瑪佳妲,一個只有三個月大,非常甜美的敘利亞小嬰兒。在那親密的時刻裡,她在我的臂彎中無憂無慮地睡著了,因為這個小女孩還不知道,無論是敘利亞還是黎巴嫩的身分文件她都沒有,至少從官僚的角度而言,這個世上還沒有她的存在。



    許多走投無路的故事浮現在我的腦海裡,那是一種如此強大的絕望,就算地中海裡無形的高牆再高,也無法阻擋絕望的人們逃離家鄉。



    身為阿拉伯地區的特派記者,難民潮在三個層面跟我有密切的關係。一邊是阿拉伯國家如敘利亞和伊拉克,境內無以名狀的殘酷爭端造成人民競相逃離;另一邊則是大部分難民湧入的阿拉伯國家,超過百分之九十的敘利亞難民目前生活在鄰近的國家如黎巴嫩和約旦境內,難民人數和當地居民的比例是歐洲人難以想像的;再來是阿拉伯世界的地中海海岸,成了其他阿拉伯人實現夢想,追求更安全和更好生活的起點。逃亡成了阿拉伯世界裡逃不開,也躲不掉的主題。



    許多走投無路的故事浮現在我的腦海裡,那是一種如此強大的絕望,就算地中海裡無形的高牆再高,也無法阻擋絕望的人們逃離家鄉。



    身為阿拉伯地區的特派記者,難民潮在三個層面跟我有密切的關係。一邊是阿拉伯國家如敘利亞和伊拉克,境內無以名狀的殘酷爭端造成人民競相逃離;另一邊則是大部分難民湧入的阿拉伯國家,超過百分之九十的敘利亞難民目前生活在鄰近的國家如黎巴嫩和約旦境內,難民人數和當地居民的比例是歐洲人難以想像的;再來是阿拉伯世界的地中海海岸,成了其他阿拉伯人實現夢想,追求更安全和更好生活的起點。逃亡成了阿拉伯世界裡逃不開,也躲不掉的主題。



    也許因為一切都太灰暗,也因為目前針對難民的討論中,語氣裡帶著一些譏諷,有時是公開的種族歧視,也常常有來自心裡的恐懼。所以這本我與同事瑪蒂爾德.施瓦本德一起合著的書,必須以希望做為結束,我認為這點很重要,畢竟讀者不應該喪失對這個世界的信心。這個結尾不是粉飾出來的樂觀,而是一個村子的故事。模仿《阿斯泰利克斯歷險記》每一集開頭對高盧人的名言:「我們身處西元二○一五年,全奧地利視難民為威脅。全奧地利?不 !還有一個位於上奧地利的村子,裡面頑強的居民從不停止他們樂於助人的態度。」對我來說,褪下一貫國外特派記者的角色,接手不尋常的地方記者工作,是一種非常特別的經歷,更不用說離開我平常工作的區域,完全融入上奧地利大拉明鎮(Großraming)的生態環境裡好幾天。那裡的高盧人:兩千七百位居民、五十位難民、一位有奉獻精神的牧師、一位有同樣精神的鎮長、和一群有人道精神的頑強志工。他們孤立無援,沒有任何來自政府和政策的協助。而現代的羅馬人並非駐紮在村子柵牆外的營地,他們據守在下一個難民申辦處的辦公室裡,接受像凱薩那種沒有願景的政治家領導。



    我脫下帽子向這座小鎮致敬,初開始他們也以一般的嫌怨面對難民,但是最後克服了自己,並把「心中的隔閡」丟在身後。在那裡的幾天給了我勇氣和希望,相信一個漫長、滿是傷痛的逃亡歷程,能在敞開、給予關懷的雙手裡抵達終點。幸好事實並不殘酷,而是令人欣慰的:這段期間在德國和奧地利也出現了許多的大拉明鎮,許多高盧村子,即使媒體對負面的例子比較感興趣,畢竟每天付出熱心協助沒有煽動者的叫囂來得聳動。許多地方已將難民的存在視為正常生活的一部分,包括每天伴隨而來高潮和低潮。



    當我在臉書的一則貼文裡再次描述難民在地中海裡讓人心碎的情況時,收到了一則回應,它深深銘刻在我心中:「總有一天我的孫子會問我,在我得知很多人每天橫渡地中海喪命時,我做了什麼?或是我為了減少難民遭受到不平待遇做了什麼?」臉書用戶馬利歐.徐外格(Mario Schwaiger)繼續寫著:「告訴他我有跟那些讓船超載的人進行道德上的辯論嗎?我害怕必須為自己行為辯白的那一天到來。」無須多言,他的回應已經道盡一切。



    2015年6月18日

















    完全沒有希望的一代



    拜訪完貝卡谷地難民營的第二天,我坐在貝魯特聯合國難民署的一間遊戲等待間裡,觀察敘利亞難民兒童遊玩的情形。有一些兒童彼此談笑、尖叫著,合力將彩色的樂高積木套在一起;其他小朋友單獨坐在地上,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蓋房子。這群小孩一共有二十四個,全部都很起勁地蓋著一座慢慢變高變大的樂高城市。



    難民兒童的父母把孩子送到這裡來,他們將過去的一切留在摧毀殆盡的敘利亞,然後跟其他幾百個人排隊站在這裡等待一個新生活。聯合國難民署職員坐在一個白色的貨櫃裡,透過辦公室的小窗口,難民可以正式登記成為敘利亞難民,同一時間,黎巴嫩已經有超過一百萬名難民。



    當敘利亞戰爭結束,這群用樂高積木搭蓋夢幻房子的小孩,總有一天不是用塑膠積木,而是在現實中重建國家的人。「但是現在還沒人知道,從未受過教育的他們該如何達成這個使命?」民間救援組織「戰爭兒童」(War Child)的蜜努.黑克絲普兒(Minou Hexspoor)這麼跟我說,她是這間遊戲室的負責人,她說:「這是個完全沒有希望的一代。」並用兩個數字把眼前的災難計算出來:「在黎巴嫩有五十萬敘利亞籍的學齡難民兒童,其中三十二萬名兒童沒有學校可就讀。」現在黎巴嫩與敘利亞難民兒童的比例幾乎已高達三比一,完全超出黎巴嫩教育體系的負荷,學校無法提供足夠的位子。雖然許多公立學校也開始在下午上課,但是仍然不夠。那國際的救援組織呢?「他們的教育經費只足以支付必要款項的三分之一。」這位荷蘭籍女士很氣餒地表示。



    加上很多小孩的心靈受到嚴重創傷。「他們有心理和社會問題,因為經歷過太多的激戰和死亡,並且失去了親友。他們行為失常,並且不知道該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黑克絲普兒解釋,並把問題一一列出來。「有些十歲的小孩子又開始尿床,有些作惡夢,有許多小孩心中鬱積著暴力,經常跟人爭吵;其他的小孩完全退縮到自己的世界裡。」她娓娓地敘述著。



    就算學校有足夠的位子給他們,對大部分年紀較大的孩子而言,生命對他們另有安排。「十二歲以後,許多小孩開始工作,以確保他們家庭在黎巴嫩的生活無虞。這些孩子在餐廳、工廠裡打工,去農場當助手,到街上賣東西,或是在工廠裡幫忙修車。」一位在「戰爭兒童」工作的小姐這樣描述著。









    編/譯者:彭意梅、張詠欣
    語言:中文繁體
    規格:平裝
    分級:普級
    開數:25開15*21cm
    頁數:312

    出版地:台灣













    商品訊息簡述:








    • 作者:卡里姆.埃爾-高哈利

      追蹤







    • 譯者:彭意梅、張詠欣








    • 出版社:漫遊者

      出版社追蹤

      功能說明





    • 出版日:2017/3/2








    • ISBN:9789869405904




    • 語言:中文繁體




    • 適讀年齡:全齡適讀








    請帶我穿越這片海洋:記敘利亞、伊拉克、阿富汗、北非難民,以及跨地中海的悲劇航程





arrow
arrow

    lanecf10qsa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